大部分20多岁的日本人都梦想着自己的未来,而到了30多岁就对梦想避而不谈了,到了40岁就变成了我们说的“四十不惑”。虽然都是同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这个人的世界观就会较20岁时发生很大的转变。这在物理学专业术语中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明明是由同一水分子构成的,在低温下固态,温度升高会转移成液态,高温下会转化成气态。问过一个已经50岁的日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说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有过很向往欧美的倾向,也觉得说英语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现在已经50岁的他反而觉得和式的房屋、和服什么的才是真香。推荐阅读:《有哪些日本人也想要拥有的外国的做法和习惯》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以来,欧美,特别是美国文化作为牛x的象征进入了日本。从汉堡、薯条、可口可乐等食物元素,到牛仔裤、皮夹克等时尚元素,再到爵士、蓝调、摇滚等文化元素还有汽车、冰箱、唱片、收音机、电视等工业元素以压倒性的力量俘虏了日本的年轻人。另一方面,城、寺、神社、佛阁、和服、盂兰盆舞、和食等,作为日本传统文化被保留下来的同时,就与那些新鲜的西方文化间产生了文化隔阂。原本日本也有很多年轻人的文化,但就算想举例子,也只会想到和太鼓、祭典之类的东西。当然,落语、歌舞伎等年轻人也参与其中,但是欧美年轻人文化的力量过于强大而使得日本的文化逐渐变得模糊了。但也有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这只是“心理作用”。麦当劳是在1971年登陆日本的(肯德基和Mr.donut都在同一时期)。当时的20年代人们现在已经70多岁了。那时候的年轻人也喜欢吃汉堡、薯条和甜甜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能力的减弱,对有油腻东西的需求也就逐渐变低。同样在美国,年轻人也是更喜欢吃厚一点的牛排,上了年纪的人则刚喜欢吃薄一些的,但是现在因为年纪大了新陈代谢变慢了,身体接受不了过于油腻的食物,所以这个年龄层的人中和食党也逐渐增加了起来。推荐阅读:《日本普通家庭平时都吃些什么?》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日本的传统文化自此便走向衰败了呢?其实不然。在最近被称为「クールジャパン(cool japan)」的某项“宅男运动”中,明显有种“想要挽回被欧美文化渲染的日本年轻人的基因”的感觉。从椎名林檎那里能感受到日语独特的发音和美丽,还有各种日本画师的美妙作品,虽然也吸收了部分欧美文化,但是从他们内心中涌现出来的关于“和”的部分是无法掩饰的。并且不单单是日本,年轻人想要引进流行的、新的、憧憬的海外产品,但当上了年纪后就会重新审视“传统”,重新重视起“古色古香”的东西,这种倾向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会存在。传统工艺和美术作品等优秀的东西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改变,但是流行的东西也会层出不穷。家具和建筑物等符合日本人的体型和生活习惯的东西才是更加“舒适”的。从明治时代到昭和初期,这种新的「舶来品」与「日本の伝統」交相辉映,就像另一种“文化”一样有趣。